今天是他的诞辰纪念日,记住,他叫钱学森!

2016/12/11

 

1911年,辛亥年,曾经统治两个多世纪的清政府被推翻了。这年的12月,一位后来成长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男孩在上海出生。

他,就是钱学森。

那注定是一个充满革命与斗争的年代。尽管当时的钱学森可能还过于年幼,无法记住许多历史细节,但他的命运已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牢牢连在了一起。

105年后的今天,12月11日,是钱老的诞辰纪念日。

钱老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泰斗,公众所熟知的,主要是他如何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返回祖国;如何克服千难万险,牵头研制出“两弹一星”;如何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年轻的科学人才……

其实,关于钱老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那就是他与军队、军人的无限情结。

钱老的军礼

有这样一张黑白老照片,上面一位慈祥的老人,身着戎装,面带笑容地向周围的人们致以军礼。

这位老人,就是钱学森。

这张照片,向我们定格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也向人们展露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另一个本色身份——共和国军人。

这是迄今为止,钱学森戎马生涯中留下的唯一一张敬军礼的照片。

那一天,是1980年6月5日,钱学森登上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看望刚刚从南太平洋执行中国首枚洲际导弹发射测量任务凯旋的船员们。

一个军礼,一个瞬间,转眼间过去36年。

就在钱学森敬这个军礼那年,美国记者罗伯特·克莱伯这样写到:“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在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其实,对于钱学森的价值,早在1950年,美国时任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无论在哪里,一个钱学森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对此,毛主席则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钱老的价值是非同寻常的,是全世界瞩目的。

钱老的军衔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钱老“中将军衔”的故事。

那是在1956年,当时我国为了争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箭的技术援助,就派出代表团到苏联去谈判。当时,毛主席确定聂荣臻元帅担任代表团团长,钱学森是代表团的一员。

当时的钱学森虽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院长,可是并没有军衔。为了与苏方对等,钱学森必须解决军衔问题。聂帅便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汇报了这一情况。

周总理表示,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就授予了钱学森上校军衔,论他的资格和贡献,我们至少应授予中将军衔。最后,毛主席决定说:“恩来同志考虑得很周到。钱学森同志作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将军衔。”

就这样,穿着威严的将军服,钱老参加了中苏关于军事尖端技术的谈判。

关于这个故事,钱老晚年曾亲口对秘书涂元季说:“这是误传。”

这也许就是一个误传,也可能是历史长河中的“美丽谎言”。

今天,我们无需考证过去,因为,钱老在国人心目中,就是指挥国防科技战线千军万马的将星北斗。

钱老的强军梦

“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压在心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

早在中学时代,钱老就树立了振兴中华的信念,立志改变国家任人欺凌的面貌。

“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不打算再回到美国,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1955年9月17日,被无理扣留5年之久、即将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的钱老坦露了回归祖国怀抱的心愿。

“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

“我想为仍然困苦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

这是一位华侨从报纸上了解到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归祖国后深受感动,到船上探望时与钱学森的对话。

在新华社对外公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概括了他的11项“第一”——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

这些“第一”,划时代地改变了中国,也划时代地改变了世界!

上世纪80年代,钱老还为我军未来人才发展描绘过蓝图:军以上干部普遍获得博士学位,师团职干部获得硕士学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军人才队伍文化素质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官兵驰骋在强军征程中,相信一定会开创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991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钱老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这两种荣誉同时授予同一个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授予的都是战斗英雄。

毫无疑问,钱老他是英雄,他是战斗英雄,他是战斗在中华民族砺剑铸盾特殊战场上的大英雄!

山高水长,哀思无限。

今日,我们缅怀钱老,要继承遗志,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